发布时间:2025-07-05 13:06:42 阅读: 14次
熊培雲,1973年生於江西農村,畢業於南開大學、巴黎大學,主修曆史學、法學與傳播學。他是思想國網站創辦人;他是《南風窗》雜誌主筆,駐歐洲記者,兼任《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新京報》、《亞洲周刊》、《鳳凰周刊》等知名媒體專欄評論員及社論主筆;現任南開大學文學院傳播學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熊培雲的文字,以自由、明辨、寬容、溫暖見長。多年來,他推崇胡適思想,對待社會問題堅持中庸、寬容、漸進的態度,以“社會”為切入點,找到了各種思潮能夠調和的“共同底線”。對待個人理想和社會責任方麵,他倡議“把一生當做自己的遠大前程”,從個體做起,一點一滴的改造,日積月累的建設,共同構建人本、寬容、人人都可以自由思想和創造的中國與世界。
2009年末,他的新書《重新發現社會》出版,迅速成為暢銷書,在當當網、卓越網均發生脫銷,並獲評“新浪中國好書榜”總榜第二名。
《思想國》(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中國之覺醒》(法文譯著 香港田園書屋)
《重新發現社會》(新星出版社)
熊培雲和他倡導的思想國 思想國官方網站: http://www.sixiangguo.com
你默許自己一份自由,中國就前進一步。
把一生當作自己的遠大前程。
上帝熱愛人類,讓有理想的人分散在四方。
錯過胡適一百年。
能養政府,為什麽不能養豬?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土匪
沒什麽鳥能代表一個國家
熊培雲的文章介紹給你,他是一個“溫和”的民主與自由主義者,一個啟蒙主義者,文章中少有漫罵與詆毀,他的文章是開放性的,強調個體思想的寶貴,我喜歡這樣的人,這個社會需要這樣的人,這個社會需要不斷的啟蒙,我認為“啟蒙”是一對矛盾,就是一方要啟,另一方要蒙,而蒙的力量總是大於啟的力量,民眾總是受蒙蔽。中國照現在的模式發展,即使民富國強,人民也不會有幸福,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自由。
熊培雲最可貴之處還不僅在於這裏。他在一篇文章中說到,“我們時常責怪一個人懦弱,但是懦弱有什麽錯呢?無論是在極權還是在暴民政治時期,與其說是人們的一項處事抉擇,弗如說是一項權利。他為生活於亂世之中的人們提供安身立命之所。”與他恪守“但開風氣不為師”的教條一樣,他這句低調的有著萬千“同情之了解”的消極自由宣言,是我讚同他,並想與之同行的最大理由,也是促使我寫成這篇小文的主要原因。無他,沒有立基於伸張個人權利的自由,必然是虛妄不實的,而此種伸張,實為從柏拉圖的專製理想國走向自由思想國的必經之途。
2001年3月熊培雲就不擇手段的慈善救助行為撰文指出,今天我們常常抱怨政府失信導致管理成本與社會成本的大幅提高,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有“鹽動天下”的亂局。社會失信何嚐不是如此?一個地方發現了瘦肉精,會連累整個豬肉市場;一家製奶企業出現了三聚氰胺,整個製奶行業都會受到質疑;一個假乞丐騙得一元錢,十個真乞丐可能因此失去被救助的機會。是否應該不擇手段地救助,背後仿佛是一個道德兩難,實際上卻是一個剜肉補瘡的惡性循環。
2011年4月18日晚,青年學者、南開大學傳播學係副教授熊培雲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作了一場“別開生麵”的演講―――臨時更換場地、被校方老師當麵批評、微博直播整個波折過程。演講主辦方是鳳凰網,其編輯“@小題大作”在微博上透露,演講原定當晚7時在外經貿大學寧遠樓三層會議廳,在有關部門壓力下臨時改到僅能容納幾十人的一個會議室。熊培雲演講主題是“身份、暴力與寬恕”,並重點談及藥家鑫案。⠠
綜合主辦方工作人員在新浪微博、現場同學在人人網的直播情況,在演講結束後,與熊培雲僅相隔一個座位的對外經貿大學學工處副處長樊澤民當場開始批評熊培雲,並要求速記員不要記錄自己說的話,要求現場記者不要拍照。網上流傳的語錄包括:“熊先生,我為什麽不叫你老師,而叫你先生呢?因為我本人就是本校的一位老師……”,“第一次見麵……我覺得講的跟書裏寫的差很遠。”“講座的聽得多了!這講的是個什麽啊!”
熊培雲在微博中向同學們道歉,稱“今天充滿喜樂,沒有遇到麻煩,隻是看了場演出。”⠠
2011年是對外經貿大學60周年校慶,該校密集舉辦各種活動,而學校官員當場批評來校講座學者的做法在學生間也引起爭議,有在場學生發帖認為該處長“把貿大的臉丟光了有木有!!!!”⠠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下一篇:樓市金九銀十幾成鏡花水月